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兴安盟工作委员会
第十八次会议对盟行署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的审议意见
盟行政公署: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兴安盟工作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7年4月14日召开,听取和审查了盟财政局局长刘春元受盟行署委托所作的《关于全盟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经会议审查,同意这一报告。
会议认为,2016年,盟行署在盟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认真履职,主动作为。以新发展理念统筹财政工作全局,有效保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重点支出资金需要。建立了盟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严格落实部门预算管理综合评价制度和部门财政资金逾期收回制度,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16亿元,全部调整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在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务等7个领域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成功进入国家和自治区综合信息平台PPP项目62个,目前已有8个项目进入采购及执行阶段,拉开了我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序幕。重点项目保障有力,支持我盟图书馆、文化中心、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落实财政支持企业奖补资金,财政资金都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民生财政效果显著,财政支出的80%都投向了民生领域。财政工作运行有条不紊,财政事业稳步发展。
全盟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实现60.75亿元,增长9.2%;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0.15亿元,同比增加3.49亿元,增长13.1%,超额完成了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的年度目标。过去的一年依然是兴安盟继续得到上级关怀、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的一年,财政部门全力以赴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共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253.65亿元,增长21.6%。财力规模的增加,成为我盟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确保全盟公共财政支出实现217.02亿元,同比减少10.51亿元,下降4.62%。2016年全盟财政收支平衡真实,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呈现出发展提速、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可喜局面。
2017年,根据盟委(扩大)会议安排部署,全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1.66亿元,同口径增长12%左右。全盟公共财政支出安排227.8亿元,增长5%左右。今年盟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原则和政策重点是严控一般性支出,公务经费和部门业务费在上年基础上压减5%;对部门经费类专项资金适当进行压缩,最大限度集中财力办大事。落实“脱贫攻坚”工程、旅游发展、园区奖励、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点推进项目资金及足额安排偿债准备金。突出了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保以及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支出政策。会议认为,全盟财政收支安排、盟本级预算安排意见及执行措施,紧扣发展大局,突出关键环节。体现了盟委抓项目、惠民生,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决心和导向。预算安排符合我盟实际,合理可行。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盟欠发达的基本盟情没有根本改变,在全区发展滞后的基本盟情没有改变。在收入增速下滑,支出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我盟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平衡难度加大,形势不容乐观。会议认为,面对需求无限和财力有限的状况,全盟上下都要牢固树立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税源培植为重点,千方百计扩大现实财源,不断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提升融资能力,努力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为此,会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培植壮大税源建设。要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在整合资源,扩大企业规模上下功夫。引导我盟小而散企业,通过联合、品牌合作等方式整合重组,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集聚,着力推动同行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促进形成专业化配套的实体经济健康成长,做大做强。推动全盟经济快速发展,扭转财政拮据状况。
二、继续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力度。财政资金必须统筹兼顾,讲求效益。尚未启动预算绩效工作的,要适时进行突破;已经有一些工作基础的,要认真总结经验,循序推进,推动绩效评价结果成为加强项目管理、安排预算资金、推进资金统筹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治理水平。
三、认真学习宣传《预算法》。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非刚性支出,对财政资金长期不用或有结余的,要收回总预算;对没有必要保留的项目要及时予以取消或合并,推动年度财政政策尽快落实,资金尽快到位,项目尽快落地。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预决算公开力度,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四、加大投融资力度,缓解财政支出压力、降低债务风险。充分利用政策时机,整合优化社会资源,激活市场活力。大力推广PPP模式,推动更多示范项目落地,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扩大融资规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为实现“五个兴安”的建设目标,更加精准地发挥积极财政作用。
服务热线:秘书处:0482-8268008、8268004 传真:8268050 信访科:8268014、8268012